歐洲第2大運動品牌靠「破壞」起死回生
 
12年前,當不過30歲的蔡茨接下Puma時,當時公司已經瀕臨破產;如今,公司不但起死回生,更成為歐洲第2大運動品牌,這個總裁全靠破壞來成功……

 

一月十三日,來台只停留二十小時的Puma(彪馬)全球總裁的蔡茨(Jochen Zeitz),接受《商業周刊》專訪。今年四十二歲的他第二份工作就是當CEO(執行長),最大成就是讓彪馬起死回生。

 

一九九三年三月,蔡茨只有三十歲,他接下了Puma總裁一職,成為當時歐洲最年輕的上市公司總裁。

 

當時,這家成立四十五年的公司,已經連續虧損八年。他們所生產的鞋子,進不了百貨公司,只能在路邊的大賣場被當作廉價品販賣。當上這家公司的總裁,絕對不是件簡單的差事。

 

但十二年來,蔡茨就像魔術師般,將老店翻新,十二年後的今天,Puma重新站上世界運動舞台,成為全球與耐吉(Nike)、愛迪達(Adidas)齊名的運動品牌製造商。去年,Puma營收約達新台幣六百三十四‧七億元(十五億二千八百萬歐元),五年來成長三倍。

 

蔡茨挽救了一家搖搖欲墜的老公司,讓它的淨利從十二年前的負三千六百萬歐元,成長至今日的二‧五億歐元;市值則翻了三十倍,現在Puma市值已經逾三十一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九十五億元)。他究竟施了什麼魔法,讓這隻德國來的美洲豹再次跳躍?

 

No magic, all you need is practice(沒有魔法,只需實踐)」身高一九○公分的他笑著說。的確,檢視過去蔡茨所做的組織變革與品牌重塑,並沒有一條路是順理成章。而他一路就靠著「破壞式創新」,締造許多第一。

 

從他爭取這個執行長位置開始,就沒有魔法。

 

一九九○年,蔡茨辭掉美國高露潔行銷經理的工作,回德國後進入Puma,擔任行銷與業務經理。他時常提出許多行銷上的點子,不到兩年就被升任為行政總裁。一九九三年,前任執行長無法提出改革意見,而被董事會逼退下台時,外界對於Puma的未來相當悲觀,甚至有股東提議將公司整個賣掉,永遠消失在世界的品牌地圖中。

 

這消息被蔡茨知道後,他主動爭取向董事會報告的機會。於是,他花了三個星期,擬出五年的「Puma改造計畫」,在董事會上花了近半天報告,如何搶救公司、避免被其他人買走。當時,坐在台下的是年紀足可以當他父親的近二十位董事。

 

剛報告完,現場一片鴉雀無聲,幾分鐘過去,掌聲才接續出現。「OK,說得容易,為什麼你不親自來做呢?」其中一位董事挑釁回答。只見蔡茨答道:「我已經在這家公司兩年半,也經歷了三個CEO,我覺得這次一定要改變。」

 

當時力挺他,今年六十歲的董事之一Thore Ohlsson回憶。「我認為他有一個願景,可以重新找回這個品牌過去鬆散的印象。」就這樣,他成為Puma新任總裁。

 

穩定財務 上任一星期,裁掉一半人

 

上任後,蔡茨第一件事就是裁員。「我必須讓整個財務能夠先穩定下來,讓銀行了解我們正在拯救公司。」他解釋裁員的原因。過去Puma是個家族企業,許多員工都有親戚關係,因此甚少裁員,並且認為要靠裁員救一家公司是丟臉的。

 

但對出身德國,卻在美國念行銷的蔡茨來說,裁員並非丟臉,在公司瀕臨破產之際,如何活下去比重視傳統更加重要。

 

上任後不過一星期,他就將公司的七百一十九人砍到剩下三百六十七人,其中包括副總裁與區域經理在內。當時,他特地跑到德國的一家工廠,拿著擴音器當著上百個員工面前解釋,公司為何要關掉整座工廠。「對我來說,當時是個相當困難的決定。」他說。

 

然而,許多舊勢力對於他的出任難以接受,認為一家悠久的公司居然淪落到一個「小毛頭」來經營。因此時常都可以聽到對他的批評,甚至就當著他面前說:「你那麼年輕,我為什麼要聽你、要相信你?」蔡茨說,這種聲音每天都有,但「一旦你相信自己所做的,噪音就會不見。」他說,反對勢力並不是當時最大的敵人,而是時間。

 

當時,公司每天一開張等於要賠近十萬美元。為此,他除了裁員,還四處飛到國外看新工廠,就在裁員一個月後,公司決定把工廠搬到工資相對便宜的越南、台灣與中國大陸。而且五個月後,這三個地方的工廠就相繼開張,開始生產。

 

終於,第一年的改革成績單出爐,一九九四年Puma就轉虧為盈,並連續四年獲利增加,舊勢力的反對聲音才戛然而止。

 

在穩定公司組織,營收也節節高升,但蔡茨不滿意,認為再下去成長有限,因此,一九九七年緊接推出改革第二階段:「重塑品牌」。

 

重塑品牌 跨出運動場,走進時尚圈
他說,比起組織重整,把Puma從原本和廉價品畫上等號,轉成有品味的品牌,後者困難多了。首先,他把原來的研發費用由二%增加一倍,行銷費用更由一○%增加到一六%,而且在全球日本、美國、歐洲等地廣設研中心,更改產品設計圖案,並簽下許多運動員。雖然整個獲利因此下降,「但為了長期的品牌發展,短期犧牲利益是值得的。」他在一九九八年的財報上這樣表示。

 

懂得長遠布局的他認為,增加投資不難,觀念改變才是關鍵。蔡茨不斷思考,運動鞋能有什麼新變化?當時所有的市場調查報告都是分析運動場內正在運動的人,如何渴望好的鞋子。直到幾次,他自己親身飛到各大城市觀察,在街上許多青少年穿著休閒服飾,腳下卻踏著大大的運動鞋,一點都不搭配。

 

這時,他才猛然發覺,原來最大的市場不在運動場內,而在鐵絲網外。

 

當時,耐吉就是世界上最大強調專業運動的品牌,而所有的運動品牌也都強調「運動」正統性。他思考,當時Puma如果也以此為訴求,就跟舊Puma一樣,也只能成為「追隨者」。
 
不過,當他決定把焦點從場內移轉到場外,結合流行時尚,公司的反對聲浪又群起攻之。這時他認知到,改變品牌的同時,他必須先改變組織的舊有文化。

 

創新的首要困難就是要改變現狀。
Puma是世界上第一家發明釘鞋的運動商,歷史悠久,記憶在消費者心中也是一個強調專業運動形象的老牌子,雖然後來欲振乏力,但公司一直認為研發更好穿,幫助運動員增加速度拿到「冠軍」,才是重點。現在突然要轉為流行,強調外型不強調內涵的功能性,有員工甚至批評「這是相當丟臉的一件事。」

 

當時,Puma的員工認為,公司必須強調出身德國純正血統的歷史。做任何新產品,都必須參照過去的經驗法則,哪裡必須放圖案,鞋子的樣式必須有幾道工法,詳細規定。
 
但這對急於想把老舊Puma丟掉的蔡茨而言,「德國的舊觀念是最大的包袱。」他坦言,那時公司的文化是保守,只有當上面說什麼,下面才會去做,每個人只守著自己的位置,後來他為了打破這道成規。公開跟所有員工表示,「你們可以隨時挑戰我以及經營團隊的想法。」
 
任何人都可直接走進他的辦公室給他意見,「我就是要讓所有的創意不受限於公司高層,任何人都可以給建議。」這項傳統到今天,他的團隊每天都會接到來自全世界員工電子信的意見。

 

同樣地,蔡茨認為,唯有破壞舊有的遊戲規則,才有機會讓這家德國公司重新站起來。

 

一九九八年,沒有一家運動鞋製造商敢強調自己很「流行」,但Puma卻逆勢而行,為了讓產品能跟上流行,蔡茨在全球網羅各家設計師,進行產品設計。

 

第一次發表的全新產品線,就是跨界和德國的服裝設計師合作,當別家運動品牌把記者會布置的像體育競賽,放著街頭音樂;蔡茨卻優雅請來一堆明星與模特兒穿著Puma的鞋子,在放著輕音樂的高級宴會廳裡,拿著香檳,觥籌交錯著,並成功地為運動鞋打響知名度。
 
成功結合時尚後,Puma走出自己新的定位。蔡茨認為,未來的挑戰更加艱鉅,在成功突圍獲得新生後,維持不敗是關鍵。因破壞創新而崛起,隨之而起的是許多運動品牌也開始結合時尚,例如Adidas也和設計師合作。

 

「我們一直要走一條不同的路。」他認為,這是競爭者不能模仿的核心價值。為此,他不斷推出新的產品線,有瑜珈、上班族甚至功夫系列,並且在去年開始和設計鬼才Philippe Starck合作推出一雙要價上萬元的球鞋,在在顯示出這家公司不斷創新的發展,「沒有如此破壞的創新,我就不會在此接受訪問。」他笑著回答。

 

資料來源:網路文章
 

佳威企管服務項目:

創業諮詢輔導企業經營/管理流程改善SEO優化ISO系統輔導教育訓練文件製作其他服務
 

佳威教育訓練中心提供演講講座服務包含:
創業演講/創意管理講座就業演講/就業管理講座職涯演講/職涯管理講座專題演講/專題管理講座

 

提供教育訓練服務包含:
企業經營課程主管培訓課程核心職能課程服務管理課程通識管理課程人資管理課程行銷管理課程生產管理課程品質管理課程ISO管理課程資材管理課程財務管理課程

 

佳威企管共12類管理課程超過200門以上的教育訓練課程,目前已授課數千場次講座/訓練課程,培訓超過數十萬名學員,培訓儲備主管/基層主管/中階主管/高階主管超過數萬人,歡迎與佳威企管洽詢教育訓練課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佳威教育訓練中心 的頭像
    佳威教育訓練中心

    佳威教育訓練中心

    佳威教育訓練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